“童子功”对一个舞蹈演员来说非常有益,它有助于延长艺术寿命。许多实例证明,凡是少儿时期练出来的软功,停止练习后恢复起来比较省力。因此,舞蹈训练应从少年儿童抓起,着重培养软功和良好的站立姿态。
在少儿舞蹈教学中,应把芭蕾舞蹈训练和我国古典舞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。芭蕾舞训练比较好地解决了身体的基本形态、重心稳定性、协调性及动作的舒张性等问题,同时也比较好地解决了人体各部位的肌肉、韧带和关节的力量、韧性、灵活性、外开性及各种旋转、弹跳的问题。我国古典舞,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,具备严谨的程式、规范性的动作和较高的技巧。它的特点是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,动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,节奏鲜明,每个姿态都有着雕塑美,能形象地描绘出所要表现的人物性格和情绪变化。因此,少儿舞蹈应扬长避短,吸收精华为我所用。具体教学过程中须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一般原则和方法。
教师必须把教学建立在少儿可接受性的原则上。
在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,要针对少儿现实的身体素质潜能的水平来判定课堂的教学内容、方式、方法,切忌超过少儿自身能力的负担。编选的舞蹈组合难易长短应适当考虑少儿的生理、心理特点。
教师要善于激发少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,启发他们自己积极地学习。
爱因斯坦曾讲过:“热爱是最好的老师。”我们在教学中都有这样的体会,当学生对某个练习产生兴趣时,学习起来就会表现出自觉、积极主动的态度,而且掌握速度也快。因此,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学习的重要动力。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除了努力增加教学内容本身的吸引力,用新颖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以外,尚须通过示范动作的正确优美,讲解中的生动形象和富于戏剧化,教法的多样化来激发少儿的学习兴趣。另外,根据少儿的心理,经常进行表扬和让较好的学生来领做等方法,也是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、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的良策。
教师应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形式最优结合的原则。
舞蹈动作的技术是由动作的方向、幅度、角度、速度、力量及四肢躯干的屈伸和重心所处的位置等因素协调配合而形成的,既有在时间上的要求,又有在空间上的要求,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讲解、直观模仿、滚雪球、意境、音乐、助力、分解等各种教学方法最优地结合起来,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。